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_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

admin450

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,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?

放松,听音乐?,出去走走散心。

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_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

什么是管理?

什么是管理?管理以什么做导向、以什么来检验?

做了18年管理(8年管理咨询)绩效倍增运营管理顾问韦祎观点是:

管理是结果检验和外部评价;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的潜能。所以有句话:平庸老师说教,合格老师释义,优秀老师示范,伟大老师激发!

1,2016年,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词叫黑天鹅,大家可以看一个图,就会明白些;希拉里为什么会落败总统选举,说明黑天鹅其实是别人变了,而我们还停留在昨天而已。

2,华为一直在强调:没有成功,只有成长。也就说明,华为一直走在自我批判的路上。一直在评价自己,那就是反思,检核。反思才能实现自我!

3,不能自我否定的管理,只能是理念,而非更佳实践!

4,自我提升最重要的事情是试错,敢于试错!

5,互联网+时代,就是敢于试错,持续纠偏,不断迭代。对管理,对实践亦如此!

6,在不确定的环境里,能确定的就是我们自己!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,所有的变化都会给自己机会!

7,管理和做人一样,要自以为非,而少自以为是!

8,新年来了,能创造更好的机会就是,互动!敢于互动才能弥补自己,提升自己!

9,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种思维——重新定义管理,重构管理思维!这也是未来的主流!

10,在今日头条,我们要坚信通过互动,通过相互学习,一定会成就一批人,走出一批优秀的cho,一批COO,CEO!

【?我是“绩效倍增管理顾问”,微头条持续发布运营管理相关管理技巧与管理实践!?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更大的鼓励,您的留言和点赞就是对我更大的褒奖!感谢头条!】

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?

主流的解释是:“克制自己的私欲,使言行举止合乎礼”。其实,这样的解释根本就不是孔子的本意!

“克己复礼”,出现在《论语·颜渊》:

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

当下很多《论语》的注解版都是这样解释的,“克制自己的欲望,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。一日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,天下的人就会称你为仁人。做到仁德要靠自己,难道还靠别人吗?”

然而,这其实并不是孔子本来的意思,而是北宋大儒朱熹,在对四书集注时,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的注解。孔子的本意,可不是这样的。

为什么会这么说?孔子的本意,和朱子解释究竟有何不同呢?

其实,孔子的原意和朱子的注解更大的差异,就在于“克”和“礼”这两个字的解释上。

关于“克”字的意思,朱子的注解为“胜也”、“克制”的意思,所谓“克己”,也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。

而“礼”呢,朱子的注解不再是具体的礼节,而是泛指天理。因此,朱子的意思是,“复礼”就是遵循天理。

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,因为朱子是程朱理学的祖师爷,主张“理礼合一”,所以“礼”既是“天理”,也是“人事”。所谓“克己复礼”也就成为了天理战胜人欲,人只要克去那些“非礼”的部分,自然也就能复礼了。

然而,孔老夫子“克己复礼”的本意,可不是让我们去克制自己的欲望。孔子那时候可还没有程朱理学,他所说的“礼”,也只是“天理”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。

而“克”字呢,其实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意思,它既有“克制”的意思,也有“做到”、“做好”的意思。

所以,孔子讲得“克己复礼”,其实根本就不是让人克制自己的欲望,而是让人做好自己,人人各安其位,大家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,社会的“礼”也就恢复了。

所以说,如果按照孔子的原意,《论语·颜渊》的那段翻译成大白话,应该是这样的:

“每个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,一切行为都合乎于礼的要求,这就是仁。一旦这样做了,天下的人就都归向仁了。实行仁德呢,要完全依靠自己,难道还需要靠别人吗?”

这时候有人会说,朱熹那么个大儒,为何要篡改孔子的本意呢?

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,朱熹这么做,这无非就是借孔老夫子,来给自己的理学做背书。

儒家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中脱颖而出,成为中国的正统学派,是因为西汉时期,董仲舒建立了一套阴阳五行宇宙论,为汉武帝献上了巩固皇权制度的天人三策。董仲舒证明了皇帝的统治权力来自老天的意志。而且他的这套理论是可以观察,可以解释的。

比如说,老天高兴了,便有了春,老天更高兴,便有夏;老天要是忧愁了,就进入秋天,老天悲哀了,就是冬天。天道就是人伦,这叫天人合一。从四时相代,到生活中最小的细节,无不体现着天的意志。

当然,皇帝权力虽然很大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为所欲为。因为,皇帝的上面还有老天。老天爷会时刻关注着天子的表现,并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奖惩天子——如果帝王勤政善行,就通过异常的吉祥征兆,来奖赏他;如果帝王恶政暴行,就会通过反常的灾异,来警告他。

天道有常,人必须顺天承意。如何顺天承意?

这就体现为皇帝要听从天的意志,臣民要听皇帝的,儿子要听父亲的,女人要听男人的,如此等等,“下事上,如地事天,此之谓大忠”。——“忠”是君主们最愿意听的一个词。

就这样,汉武帝与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立约,汉朝从此废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而儒生们得到了好处,就要为皇权的“受命于天”做 *** 宣传。

然而,从东汉到隋唐,佛教传入中国后飞速发展,与此同时,本土的道教也逐渐壮大了起来,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,之前董仲舒那套阴阳五行宇宙论为皇权作背书还算可以。但是在解释抽象世界(本体论)和人的心灵世界(心性论),以及人生死问题面前,儒家被那两家,尤其是佛教打得体无完肤。

佛教传入中国后,马上在精英阶层传播开来,甚至南北朝时期好几个皇帝都信奉佛教。到了北宋,为了对抗佛教,宋儒们想到了“给天地立心”,将天理和人心(欲)结合。

就这样,有了程朱理学,人们就不用再通过董仲舒的那套“天人感应”从外部世界去间接地接近天,而是人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天理。

为了让理学具有说服力,朱熹必须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求能够为自己背书的圣贤之言。所以,他才把《论语》中孔子的话,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注解。

这时候,有人可能仍然表示怀疑,你这么说有依据吗?

其实,如果你弄清楚孔子所说的“礼”是什么,就明白了。

孔子说得“礼”,到底是什么?

这时候有人会说了,这还用问吗?从小我们就被教育,中国自古就是“礼仪之邦”,不管是宴宾会客,还是丧葬嫁娶,社会中的一切行为,几乎都能找到一套程序式的礼仪。因此,“礼”就是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那一套礼节和仪式啊!

这么说,其实只说对了一半。因为,在孔子的那个时代,“礼”不仅是礼节和仪式,它最主要的功能是代表着秩序——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。

为何这么说?先看《论语》中一个著名的典故:

孔子谓季氏,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,孰不可忍也!”

——《论语·八佾》

意思是说,孔子在谈论到鲁国的正卿季平子时说,“季平子用八佾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,这样违背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,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?”

图 | 礼乐仪式

所谓的“佾”,是古时候舞蹈表演行列的规格,一佾为8人,八佾就是64人

这时候,可能有人就要感到疑惑了:这孔老夫子管得可真宽啊,人家季平子在家里欣赏舞蹈表演怎么就不行了?他用多少人奏乐舞蹈,你老夫子也要管啊?

如果你这么认为,那你就错怪孔子他老人家了。周代虽说是礼、乐并称,但“乐”其实也是“礼”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。

《周礼》中规定,礼乐仪式中,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,诸侯使用六佾,卿大夫用四佾,士则用二佾。季平子呢,他为鲁国的正卿,按《周礼》的规定,只能使用四佾,他用天子的八佾规格,无疑是僭越“礼制”的行为。

所以,我们再看孔子他老人家之所以这么生气,也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我们都知道有“周公制礼”之说,周公开创的这一套礼制,可不仅仅只是礼仪的规范,它最主要的功能,其实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具体表现。“礼”的核心作用用十二字真言可以概括——“定亲疏、决嫌疑、别同异、明是非”。它是一套维持社会稳定的宗法制度。

众所周知,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,本质上就是在血缘的基础之上,建立的一套“家国同构”的政治模式。

在这套政治体系中,周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,既是君臣,也是亲戚。整个国家,其实就是一个宗法制社会下的大家庭,周天子就是大家长。

图 | 宗法社会继承关系

在继承制度上,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,嫡长子为大宗,其他为小宗。所谓,“庶子不祭,明其宗也。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,不继祖也。别子为祖,继别为宗,继祢者为小宗。”——《礼记·大传》

在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社会下,大家虽然都是不是外人,但亲戚也得分个亲疏远近,要不社会还是得乱套。所以,如何确定不同人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宗法制度,一定要将本宗的利益放在之一位。如果在礼法上,天子要是对叔叔和娘舅一视同仁,那抬高了外姓的宗族,贬低了本宗,那天下就得大乱了。这其实就是所谓的“定亲疏”。

所谓的“决嫌疑”,就是要杜绝模糊的地位关系,严格地按照身份等级划分所有人的地位。

要给所有人进行地位排序?

是的,如果你是家长,即使是面对自己的亲儿子,也不能一视同仁。

举个例子,当你给大儿子个鸡腿吃时,如果二儿子也想要,怎么办?

如果是我们现代人,给大儿子吃鸡腿了,就也得给二儿子,必须要对儿子们平等对待。但是,如果古人也这么做,对儿子们平等对待,那可就危险了。

怎么回事儿呢?

因为你对儿子们的“平等”原则,会让别人产生“嫌隙”,尤其当你作为国君时这么做,臣子们就会看不出你两个儿子的地位谁高谁低,谁是你将来的继承人。“平等”的后果也很严重,儿子们从小就不知道家里的地位谁高谁低,将来发生继承人问题后,就会互相斗个你死我活。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,导致兄弟相残。比如唐初的“玄武门之变”,就是因为李渊没有“决嫌疑”。

所以,当你给了大儿子一个鸡腿,二儿子也想要时。你不但不能给二儿子,更好还得给他个大耳瓜子,教育他不要对老大拥有的东西有非分之想。如果你对待二儿子和大儿子是一样的态度,那么就会产生“嫌疑”。

因此,宗法社会要给人人划分等级,即便是儿子,也得要区分出长幼尊卑,嫡庶贵贱,为的就是“绝嫌疑”。

所谓的“别同异,明是非”,那就好理解了。就是按照“礼”的准则,来区分人与人、国与国之间的相同和差别,用是否符合“礼”的准则来明辨是非。遇到陌生人,他遵守“礼”就是同类,不遵守“礼”就是野蛮人。国家也一样,国民最受“礼”就是礼仪之邦,不遵守呢,就是蛮夷。

所以,“礼制”之所以能维持宗法社会的稳定运转,是因为它给所有人都制定了社会等级地位和行为的边界的标准,所有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等级地位而各安其位,所有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为边界而各司其职。

你季平子是鲁国的正卿,就得按照正卿的标准用四佾;王铁柱的爷爷是铁匠,爸爸是铁匠,所以你长大后也要安心做个铁匠;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是定好了的,谁也别做非分之想。

这就是孔子那个时代,“礼”的含义。“克己复礼”,就是做好自己,人人各安其位,大家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,社会的“礼”也就恢复了。

然而,孔子的“克己复礼”的夙愿能实现吗?

后来的答案我们都知道了,孔子一生致力于“克己复礼”的伟大事业,但直到他去世后两年前,社会也没“克己复礼”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其实很简单,孔子的“克己复礼”过时了。

周代的“礼制”所维系的宗法制,其实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熟人社会——指的是统治阶层。也只有这样的社会中,才能依靠血缘关系确定亲疏远近、尊卑长幼,人们才能够各安其位、各司其职,保持秩序井然。

在这种宗法制下,统治者自上至下逐级行使权力,被支配者自下至上逐层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。有句话是“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,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”。

周天子这样的分封制度,最开始还可以通过宗法秩序维持对地方上的统治,但是经过两三代人,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就变得相当弱了(随着代际的增加,血缘纽带减弱了),对于不听调令的诸侯,周天子只能徒呼奈何。

同样,诸侯们虽然在封地上的地位非常高,但时间长了,他也管不了底下的贵族、卿大夫们养的门客。当鲁昭公调不动卿大夫季平子时,他也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。

统治者对权力的欲望总是无限的,当初周天子搞分封制,其实只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,无力供养庞大的官僚体系,做出的无奈选择。到了孔子那个年代,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、铁制农具的推广,以及各种农业技术的进步,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,官僚 *** 也越来越庞大了。对于统治者来说,将权力一竿子 *** 底,对社会进行直接统治也就不再是奢望。

然而,宗法社会的那套“礼制”,对诸侯实现中央集权统治却具有着天然的制约。诸侯,甚至大夫们都野心勃勃,看着周天子那一副窝囊的样子,他们感到不寒而栗。所以,诸侯们纷纷寻求变法,实行编户齐民、郡县制,决心打造一套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到地方的集权式官僚体系。

秦汉的郡县制

对于诸侯来说,只有将自己的权力一竿子 *** 底,才能对基层社会实现有效地组织和动员,只有摆脱宗法贵族们的掣肘,他们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。

因此,为什么春秋时代会礼崩乐坏,为什么我说孔子的“克己复礼”已经“过时”了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,诸侯们为了掌握绝对的权力,主动抛弃过去的“礼制”——严格地说,应该是礼制中那些掣肘君 *** 力的部分,开始变法。变法后,战争不再是只有贵族参战,打起仗来都不择手段,毫无顾忌。所以,遵守道义,等待楚军渡河列阵后才进攻的宋襄公,成为了笑柄。

诸侯国通过战争不断地进行扩张,社会不断地变大。社会膨胀,城市变大后,原来的熟人社会就被打乱了,逐渐变成了半熟人社会、陌生人社会。就这样,过去的宗法封建制也就不再适应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了,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也就逐渐地瓦解掉了。

在古代社会,统治者都是依靠城市,对周围农村地区进行统治的,城市的不断扩张,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移民。原先的一个大宗族进入到了一个比以前更大的社区,它就不显得大了,影响力也就弱了。在城市中,各个宗族的人们杂居在一起,互相通婚,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之前在村子里那么强的血缘纽带,也就团结不起来了。

这就好比合村并居,拆迁之前,村民们团结着呢。一旦将他们打散,进入到一个庞大的社区,他们就很难团结起来了。一个几十人的物业公司,就能管理一个万人的社区。

郡县制就是这样的逻辑,宗法社会瓦解也就意味着周礼的生存土壤也将不复存在了。

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_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当各国诸侯们都在绞尽脑汁变法,通过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时,孔子却站出来号召大家,退回宗法制的小社会。谁会听从孔子的说教啊?尤其是在那个开始全民耕战、授民以爵、主张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,听孔子的话就等同于自取灭亡。这也就是孔子“复礼”失败的真正原因。

当然,达文说这么多,并不是要对孔子他老人家进行嘲讽或苛责。人处于历史之中,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自己的历史局限性,作为圣贤的孔子也不例外。我这么细地讲述孔子“克己复礼”的故事,其实就是要提醒大家,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和社会的发展,绝对的理想主义是不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固有客观规律。

当然,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后人批判和嘲讽的对象。孔子追求的那个人人奉行君子之道的理想社会,就当时,甚至当前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来说,确实很难实现。这就像我们做艺术创作,我们是画不出绝对的圆,我们是无法创造出绝对的美,这并不能推导出它们不存在。

君子是一种“道”,天下大同也是一种“道”,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抵达,但是,我们可以不断地努力去无限地接近它。但是,一定要记住,理想和现实是相辅相成的,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洞的,没有理想的现实是不值得过的。最终真正能推动这个世界良性发展的,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懂现实的理想主义者。

END

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
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!

为什么自己很容易被激怒?

容易被激怒,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:

1.这个是自己的感受,还是身边有人跟您有过反馈?

如果只是自己的感受,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感受,也许是您对自己的标准比较严格。或者您最近压力比较大,内心敏感度和警觉性略有提升。

2.只是说心理有愤怒,还是会有实际行动,比如发脾气,或者其他行为。

只是愤怒,但却没有实际行动,可能意味着你内心有一些积压的负面情绪需要去处理和关注,需要被看到。如果有实际行动,并且行为比较激烈,那么也要酌情来看待。

3.这种状况,您是最近觉察到的?还是个性一直如此?

如果您是最近察觉到的,也就是说您最近一段时间和之前的样子略有变化和不同,您可能需要回忆一下自己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,在这之前之后发生了些什么?看看这个变化产生的前因是什么?是否有因可循?

还有一点就是变化的程度有多大?是否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。

如果个性一直如此,那么这个就是您性格的一部分,如果您觉得因为此有所困扰,可以尝试进行改变。觉察就是改变的之一步。看看能否寻找一些除了发怒之外其他建设性的方式。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段时间。

4.容易被激怒的程度是怎么样的?是说遇到的情景大部分人都会生气?还是说你对自己有一个标准。

如果遇到您说的这些情景大部分人都会生气,那么您生气也是无可厚非的。生气和愤怒有时会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,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。愤怒本身并没有什么好与坏,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,之后又发生了什么。

如果是对自己有一个标准,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气,也许您应该试着放低自己的标准呢。或者试着看看背后有些什么。

5.您最近除了容易被激怒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变化?这个变化包含身体情绪各方面。

人的身心是一体的,相互会影响,哪一方面出了问题,都会在身体或者心理上表现出来。

如果您感觉很困扰,可以试试去医院检查一下,是否身体有什么不适。

6.您是否最近遇到了一些自己觉得烦心,难以控制,或者让你觉得有压力,困扰的事情或者人。如果有,那么出现容易被惹怒的状态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。提示也许您需要放松,寻求帮助和支持,积极应对去解决问题,或者暂时解决不了,学会暂时与问题共处。

感谢您的邀请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遇到过男医生吗?

10年我因为乳腺纤维瘤,给我做检查和动手术的都是男医生。

10年的时候,那会我大二。一天在洗澡的时候,我突然摸到自己胸部有一个可移动圆形硬块,因为这个硬块不痛不痒,没有影响我的正常生活。硬块不大,大概手指大小,外观上看不出任何异样,所以我没有放在心上。

起初我没在意,没想到半年后肿块以惊人的速度长起来,最后凸起来有半个鸡蛋大,而且还在不断的长大。

有个室友的表姐当时因为乳腺癌在省肿瘤医院手术放疗,我跟她说了我的事后,她建议我赶紧去省肿瘤医院检查。

那时候我每天坐立不安,心里极度忐忑,饭也吃不下,觉也睡不着。内心的惶恐不断充斥着着我。

我怕年纪轻轻的我也和室友的表姐那样是乳腺癌,因为她描述她表姐的症状和我的症状有一些吻合。

我怕自己得了癌症家里承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,我更怕自己以后会被人瞧不起。那时候自己年轻,对自己容貌还是很在意的,因为室友的表姐做了 *** 切除。

期末考试完后,我预约了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专家门诊。

坐在诊室外等候的时候,我是所有候诊人里最年轻的。那些人用同情的目光把我打量了一番,对我欲言又止。同去问诊的都是些中老年妇女,就我这么年轻的人突然坐在那,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看着一个个进去后又带着凝重表情的病人从诊室里出来,我心里的恐惧感又增加了一分。快轮到我的时候,我的心脏在那时候突然之间跳的加速起来。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。

终于轮到我的时候,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去,里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男医生和一个女助手。

男医生不可思议的看了一下我:“19岁?小姑娘怎么了?”我如实的告知了医生我的情况。

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_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

男医生说:“你先不用怕,先给你做个触诊,你把衣服脱了。”

我把外套脱了,医生说把衣服都脱了,露出胸部。

那一刻我犹豫了好久,脸都红到耳根去了。站在那半天没动。我没在异性面前脱过衣服,突然这么一句话,我自己心里挣扎了好久,很害羞。好在他没训斥我,说我浪费他时间。

他安慰我:“小姑娘不用害怕也不用害羞,我是医生,只是给你做检查,我才能更好的了解你的病情。病人在医生眼里是没有性别之分,过来,躺在这里。”

学习通情绪与管理答案_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

最终我还是克服自己的心里按照要求让医生给我做了检查。

医生仔细检查后很严肃的告诉我:“小姑娘,你一个人来的吗?”我点了点头。“初步诊断你这是乳腺纤维瘤,而且瘤子不止一个,目前我能触摸到的就有4个,两边都有。你先去做彩超,再给我看结果。”

做完彩超,结果让我心情差到了极点。彩超上写着6个肿块。

等我再次回到诊室的时候,男医生看了彩超结果后,他安慰我:“不用担心,你这个我有八成的肯定是良性肿瘤,但是数量太多,要动手术。不动手术以后得癌的几率会很大。切了就没事了,不用难过。”你去住院部预留了 *** ,等床位。

等了个把星期,我接到了住院部的 *** ,走廊上有个空床位出来了。我赶紧跑去办了住院手术。

住院的时候,我的主治医师是个很温柔的女医生,对病人非常负责。她说尽量给我用能医保报销的药。

等了两天手术台,住院第三天我被安排手术。

主刀医生和我说:“你年纪小,两边都有肿瘤,建议你选择局部 *** ,对你伤害没那么大。”我选择了听医生的话。

动手术那天,妈妈在手术仔焦急的等待,给我动手术的有两个主刀医生,其中一个是男医生,一个是我的主治医生。

我当时还恐慌的问为什么我要两个主刀医生?是不是我很严重?

女医生笑着说:“刚才我们科室主任来看了你的情况,你是局麻,麻药用量少,肿瘤数目较多,怕我一个人在麻药醒来前完不成手术,所以安排了两个医生,这样快些,不用怕啊!”

因为局部 *** ,全程我都意识都非常清楚。两个医生一边聊天一边给我做肿瘤切除。还时不时找我聊天,对我问东问西。

躺在手术台上我就想睡,但就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,医生又拼命把我喊醒。我也不知道医生为什么要这样做。

两个医生同时下的刀,但男医生动作很快。明显的牵拉感和力度都不同,这是我切身体会。

男医生麻利的把我左边的4个肿瘤切除了,女医生那边两个还没做完。女医生自己都笑:男同志手脚到底比女同志利索,他四个都弄完了,我两个还没完成。

男医生还取笑女医生:不是我瞧不起女性,有些时候,你们不得不得承认男医生比女医生强。

在等到结果肿瘤是良性后,男医生丢下一句话:我帮你完成任务了,剩下的你自己缝合,说完他离开了手术室。

回到问题:你做妇科检查的时候遇到过男医生吗?

现在从事妇科尤其需要手术的妇产科男性医生越来越多。

当遇到男医生给你问诊或者动手术的时候,害羞是人之常情,但请相信医生的医德。

男医生眼里,病人没有性别区分,他的眼里只有病人,他所关注的只有病本身。

就像我说的例子中,在很多大型的手术的时候,男医生比女医生动作很快,越是重大手术,男主刀医生就越多。

我想这也和男性体力比女性好有很大关系吧!如果你去做妇科检查碰到男医生也不用讳疾忌医,有病就得积极配合治疗。

毕竟病拖不起,健康最重要。

标签: #情绪 #管理

上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后一篇了

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